您好,娄底市文化旅游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网站欢迎您!
   

全景娄底 > 民俗文化 /Folk Culture

湖南娄底:一座文化“富矿”

时间:2017-06-09    点击: 次    来源:新华城市    作者:新华城市 - 小 + 大


   “湖南省动力心脏”——因拥有煤、锑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媒体给予湖南省娄底市的这一称谓,曾长时间让娄底人引以为豪。当这座建市才30多年的内陆城市,一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赶超先进地区时,生长于斯的娄底人也利用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争来了“全国书画之乡”“全国诗词之乡”等牌匾,新化山歌、梅山武术、梅山傩戏、抬故事等代表娄底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被列为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充分挖掘底蕴深厚的地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娄底不再只是一座挖矿、炼钢、发电的城市,“文化娄底”的定位,逐步融入其发展轨迹。

傩狮表演 刘新山摄

挖掘梅山文化 做强旅游产业

    娄底市新化县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风景优美,钟灵毓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厚重的文化,给自然山水增添了无穷的魄力。以梅山文化为依托,新化的旅游资源正日益走出深闺。目前,说起湘中,说起新化,紫鹊界、桃花源、大熊山、蚩尤故里、梅山龙宫、天门山水等等,人们已是耳熟能详,新化旅游已经声名鹊起。湖湘古县新化,正在成为湖南新兴的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

    2014年,该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紫鹊界梯田跻身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新化山歌、梅山武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湾湿地获评国家湿地公园,正龙村获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三联洞生态农庄获评国家四星级休闲农庄,大熊山—梅山龙宫获评省级地质公园,向东街、东正街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紫鹊界舞草龙荣获农业部休闲创意奖。

    巧借资源抓融合,念好“挖”字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该县将挖掘、整理梅山文化作为新化旅游“塑魂健体”的基础工程,成立了高规格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其中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统筹全县宣传、文化部门抓好旅游产业配套服务;同时在办公室下设文化挖掘整理小组,由一名县级领导具体负责,牵头挖掘整理梅山文化。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强力推进下,梅山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化旅游的文化基因也日渐茁壮。成功举办了中国第四届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向多届节会展示了梅山文化研究成果;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景区建设的文化元素,着力在大熊山景区展示远古部落文化,在紫鹊界景区展示中古农耕文化,在上梅古城展示近古城邑文化,将5000多年来一脉相承的梅山文化进行了复原;积极发动民间力量,成立了新化山歌、武术、傩戏等18个民间研究协会,整理出版了《新化民间故事》、《新化山歌》、《梅山武术》、《新化民俗风情》等新化文化旅游系列丛书8套;将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梅山文化遗产日”,加大投入做好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和民俗文物的搜集、整理工作,共征集各类传统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民俗用品、建筑雕饰等民俗实物5000余件,将梅山人的生活场景原汁原味地呈现在现代人面前;加大对近代历史的研究和挖掘,出版了陈天华、罗盛教等十多位新化名人的研究专集,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新化北塔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挖掘特色文化,实现了旅游产品差异化、品牌化,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既为新化旅游赋予新的内涵,也为文化事业发展拓展了新路, 2014年我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巧搭平台抓融合,念好“推”字经。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让待字闺中的新化旅游走进人们的心里,关键在于抓好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为此,该县成立了由宣传部门领衔的文化旅游宣传策划领导小组,紧紧围绕“蚩尤故里、天下梅山”品牌,坚持走出去主动推广、请进来深度报道,精心策划,全力推介。一方面,通过媒体搭平台,将主流媒体的冲击力、新型媒体的拓展力、境外媒体的扩散力有机结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报道。去年中央电视台4次以专题片的形式推介新化旅游,其中中央10套“味道”栏目在春节期间以50分钟的专题向全国人民展示新化的饮食文化,《湖南日报》在头版连续刊发10篇新化文化旅游专题文章;力邀美洲、澳洲和亚洲等13家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新化集中采访,在海外华人中引起广泛关注;在长沙地铁线、长娄怀高速公路沿线投放广告,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和湖南红网等知名网络媒体开设开辟专栏、专题,发表各类稿件2000余篇,极大地提高了新化旅游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大打节会牌,主动走出去推介新化旅游。2014年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湖南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沪昆高铁旅游产品推介会等10余次旅游节会,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举办了大梅山文化旅游艺术节、首届杨梅节、“七夕相约紫鹊”、“名车名模走名景”等本土节会活动,既形成了一波强过一波的宣传浪潮,又吸引了更多游客来新化体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加强。

曾国藩故居——乡间侯府富厚堂 陈坤摄

    巧靠民意抓融合,念好“兴”字经。新化旅游景点多、分布散,该县致力创优旅游形象,主动因应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愿望,提出了“全民兴旅”的产业发展思路,并因势利导,深入推进“创卫、创文、创绿、创业”四大举措,让人民群众成为形象代言人和产业受益者。大力开展城乡环境整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城乡环境得到持续净化;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崇文尚武、厚德重义”的新化精神被分解成具体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守则,新化成为全市首个摘取全省文明城市的县市,上梅镇被评为全国文明乡镇;大力开展“绿化新化”四年行动,有山皆绿、有水皆清的生态环境初步形成,2014年森林覆盖增长率居全省前列,奉家镇上团村、下团村,水车镇正龙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目前全市仅有3处);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梅山山歌、武术、竹编、茶艺、竹子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复兴并进入旅游市场,梅园、渠江源茶文化园等文化创意园区不断涌现,全县发展乡村旅游区、点452处、建成农家乐240家,提供了5.8万个就业岗位,长石等9个村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扶持村。

    目前,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新化旅游已经步入 “黄金期”。去年全县接待游客558.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2亿元,占全县GDP的17.8%,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曙光初显;一些偏远山村成了知名景点,贫困农民成了旅游从业者,弃之不用的“土坷垃”也变成致富的“金疙瘩”。

打造“书画之乡” 做活书画产业

    娄底市双峰县是曾国藩故里,孕育了元代散曲家冯子振、清代中兴名臣曾藩等历史文化名人,在这里崇尚耕读、勤奋好学蔚成风气,书画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扛起锄头下地干活,放下锄头写字作画,自古以来,当地人习惯着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很多乡镇,村民家中办喜事都不收礼金,都流行送书画,送对联。“在地里干活,休息的时候,就捡一截草棍,或者一根树枝,在地上练”。双峰县走马街镇71岁的农民毛金池写了69年书法,晚年生活就是教村里的小孩子们写字。“人在很疲劳的时候,或者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写一下子字,心里就感到舒服一些。”

    近年来,双峰县积极开展“书画之乡”创建活动,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单位均成立工作机构。为形成创建合力,他们把县里原有的老年书画家协会、县书协、县美协联合起来创建书画分会,各乡镇也成立书画分会。为确保创建活动科学、规范、严谨、有序,他们先后对创建活动目标任务、步骤程序、检查督促等进行规范和明确。实施以奖代投,对成立早、活动多、效果佳的书画分会给予奖励。他们还设立300万元“文化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奖励书画人才,扶持书画创作,支持书画活动。目前,已支持举办各类书画展达20多次,扶持书画经营企业8家,支持赴外地求学深造的书画人才达30多人次。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辽宁、长沙等地举办“王憨山艺术展”、“邓集文画展”、“彭石根画展”等30多场书画艺术展。

    为提高会员书画水平,培养书画人才,双峰县委、县政府每年都举办多场大规模书画展览和笔会,基本上做到季季有展出,月月有活动。全县习书作画蔚然成风,书画人员突破1200人,还出现祖孙三代齐书画的喜人现象。各宾馆、酒店随处可见书画作品,家庭悬挂字画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富有特色的书画活动有力促进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提升了双峰书画艺术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做大做强书画产业,他们还制定扶持优惠政策,加强书画产业交易平台建设。目前,全县拥有40多家书画交易场所,投资3亿元的湄水湾书画一条街已建成第一期工程,吸引了不少书画装裱材料生产加工企业入驻。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双峰县书画产品交易额突破1亿元,并呈现出不断攀升趋势。今年2月,双峰县成功通过了湖南省“书画之乡”领导小组实地考察和验收。

    据统计,只有430万人口的娄底,就有中国书协会员55人,中国美协会员11人,数量居湖南之首。娄底书法研究会会长魏华政说:“娄底书画现象最直观的表现有五多:书法名家多,国展入选作品多,书法活动多,书法爱好者多,书法产业蓬勃发展。”

 

上一篇:“娄底特色”长沙花鼓戏的传承创新

下一篇:顶级二胡演奏家来娄传播二胡演奏技艺

返回
顶部